时至今日,我也算达成心中目标了,可以做到平心静气的来看待缠论这个事。因为十年前我也看过这玩意,这些年也与缠论圈子发生过几次很激烈的对抗式辩论,当然,当时我有点踢馆的感觉。最终虽然我赢了,但我也被那些缠徒的歌颂体整到恶心。

无可否认,缠论对于纯外行的技术分析者来说,具有正面意义,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他的问题分为两部分,一方面是文字,一方面是技术,分开来说。

从缠论可以得知,为什么所有朝代开国的时候都要杀文人。因为文人的嘴真的太厉害,好话歹话都让文人说光了,怎么说都有理,所以干脆杀了干净。提一句文革吧,我们站在结果的角度来看,文革是具有正面意义的,只是我个人觉得时间点欠妥,如果在50年左右动手是合适的。李彪这货就是个文字大师,我不否认,如果这货还活着,我技术层面不一定输他,但咬文嚼字我真弄不过他……缠论行文的问题在于,这货把人的奴性全给勾起来了,使人进入思维休克状态,简单地说就是洗脑了,完全丧失自主思维能力,所以做不到辩证式来审视缠论。还好我这人性格比较硬,不假设他的话全都是事实,所以很早就出坑了(也被他荼毒了一个多月)。

技术层面,凭心而论的话,我是从里面得到了一些有益的东西的,不过因为这些年我看过的东西足够多,所以我知道其实缠论里面并没有原创事物,当然也就更不会有首创了,我不想指出里面知识点的首创具体是哪里,因为我宁愿让首创这个头衔留给国人作品,哈哈。

缠论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滞后。因为我们在动手的时候,必然对后面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评估,继而做出1/2/3/4套预案,在缠论里这叫分类,任何时间点去看盘面,后面自然而然的只会产生上、下、盘三种状态,这本身就是废话,这三种状态对应了所有可能发展情况,但这并不能证明缠论有什么必然性,对吧?否则就成了偷换概念了。这一点跟滞后没关系,然而缠论反复强调几个点:

1,不预测

2,必须在买点操作

3,所有类型的买点必然是更小级别的1类买点构成

4,所有的买点都是由趋势背驰构成

5,所有的笔、段的终结,当且仅当新的同级别的笔、段成立,方可确认上一笔、段终结。(为了少打几个字,后面统一说笔)

然后呢,我们来脑补一下吧。任何级别的走势都必然划分为上下盘,而上下盘是次级别或者更小级别的走势类型,每个走势类型由笔构成,而笔是小级别的走势类型构成。好,我们来看,综合上面这些可以得知,一方面呢,理论层面用缠论分解盘面是无法避免的会进入无限分解这个死循环里,然后作者也意识到这问题了,说最小分析周期为1分,而1分图上看不到的次级别走势类型只要大概看个样子就行了。同时呢,因为每个买点都必然由次级别趋势背驰导致,而趋势背驰的背驰段应该分解为更小级别的走势类型,然后继续找次级别趋势背驰。好吧,那么1分的买点到底咋确定?说不清楚了吧?

接着,重点看第5点。我们暂且把次级别的事扔掉。一笔结束需要新的一笔成立来确认,好,那么新的这一笔成立是不是又要新的一笔成立来确认?于是这又是个死循环,哈哈哈哈哈

再然后,既然不预测,而且无法在每一次买点都分解到一个绝对买点(因为1分限制),再加上这时又没办法单用笔来确认买点,那你tmd到底怎么玩?难道只能事后吹吹牛?当下没法弄?所以咯,缠论装的那个“活在当下”的B没成功。

还有就是,这货后来糊弄不住了,于是整出来各种背驰,到最后比较接近的随意两笔都可以进行对比,不论同向还是反向都可以,但是你tmd不是说要新的一笔成立才能确认前面的终结,那都跑出去至少一笔+了,那你这背驰还跟交易者有啥关系呢?这tmd还不如丢硬币了么。。。

说白了吧,如果是分析历史图,缠论大概能排到现有技术的第一名,因为理论上他可以分解每一段走势的每一次波动。不过这效果只存在于理论中。而站在一个交易者的角度去看盘面,则必须要对后面的走势进行一定程度的预估,以及一定程度(很可能是相当大程度)的当下判断。因为既然后面可上可下可盘,那其实就是说后面的走势并没有必然性,于是呢?于是呢?于是你缠论到底能干啥?哈哈哈哈哈

 

我算是个过来人吧,其实某些情况下是可以产生足够大概率的,这时候动手就可以了,能产生大概率暴击的盘面,也证明了其动力足够强,一般来说不容易出幺蛾子,就算止损也只是零头。这样的技术系统只要足够简单就可以了,因为这样可以快速确认能不能搞,再加上股市这样的市场有足够多的品种,那么快速翻阅查找几个能搞的出来还是不难的,于是人生就轻松了,犯不着为了下个单而一个品种磨蹭几分钟,最终还认定为不能搞,那岂不累死人了,哈哈哈哈哈哈

 

没写完,先睡去,以后有空再修本文

作者 听涛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