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习惯不同,有些地方称上学,有些地方说读书,统称为学习吧。
学习有用吗?没用吗?
曾经有段时间,学习无用论甚嚣尘上。以前文章提到过,我自己是初中都没上完的,而目前境况还不错。
我认为学习是很有用的。但我不认为学校是唯一学习场所或者说途径,人生其实一直都在学习进步。
不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又或者是古今中外,学习提升的是人生的上限。
往底层人的视角来说,高学历的人一旦失业,还是可以低就的,哪怕杀猪养鸡种地,最极端的,哪怕收废品呢……
有知识的人可以把废品进行分类,贵金属与普通金属区分开,肯定比单纯捡个饮料瓶的人强不少吧;前些年报道那个北大毕业生卖猪肉的事,可那货是卖到30多个省了,好像后续报道说他年收入接近20亿了……而没知识储备的人,眼界就无法打开,每天守着猪肉摊,赚点辛苦钱罢了。
再或者,老师傅在车间干了几十年得出的经验,如果换一个高学历的人来做呢?有没有可能几分钟就能得出相同结论?
往“高端”一点的视角来说,“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这句话,我觉得还是恰当的。当机会到了你眼前的时候,能抓住的人其实很少。不信?你自己看看四周,敢于把环境依赖扔掉的人,很少很少。
底层的贱民很喜欢愤愤不平的说改革开放第一批老板都他妈的是土鳖,都是钻空子,都是走后门什么什么什么的。
甚至都到今天了,还有人是这样思维。前两年有个所谓“云计算头部企业”的某员工跟我抬杠,他发觉与我地位差距挺大的时候,就说我的公司起步阶段是依靠关系的。当时都给我整笑了,我都不知道我有过这样的事,他怎么比我还清楚……
我一直的观点是,把一个班级所有学生整体挪到山沟沟里去,换掉学校和教师,那么所有学生的名次是不会有太大改变的,强者依然强,菜逼依然菜逼。
可曾想过,改革开放本就是前无古人的事,第一批下海创业的人也是要面对失败风险的,那时候经济还不活跃,大家手里都没钱,把全部身家押上去做一件无法确保100%胜率的事,这可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况且当时还有下岗什么的,普遍来说,当时人心惶惶,大家都不知道以后是什么情况。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我觉得可以加一句:既承其重,自当加冕。
贱民这词会显得我有些居高临下。
但是到了中年以后,我回顾这几十年遇到的人和事,发觉其实多数人都是贱民,明明是底层渣渣,却看不起比他强的人,更无法接受与他一样渣渣的人往前进步。
又或者是我常说的那句话:心里相信,才会看见。
再换到另一个话题上。
恨国党总觉得中国各种不好,怎么都是错。
有没有想过,即便有一天改朝换代,那菜逼不还是菜逼么?难道你依靠李嘉诚传里面捡硬币和喝豆浆的故事就可以发家致富?你自己觉得可能么?
人生每一天都在面临各种选择,这些选择有可能对你往后的人生产生特别巨大的影响。
而这种选择,基于当时的知识储备,知识广度与深度,人生阅历,最后就是个人气质。而能做的是当下最佳选择,却不一定在事后看来是“正确”的,所以第一批下海创业的人也有亏的吧?
在校学习阶段,我认为最大的收获应该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个方法可能会让你终生受益的。
酒劲上来了,不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