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篇文章不错,转载之:
刚过去不久的七月,火辣辣的热,在这份热辣中却也有一份略显冰凉的愁绪。一批刚毕业的学生刚告别了校园,进入了职场,一个新的江湖。这次来到我所在公司的同学,不说全部,至少百分之九十五都会成为一名新入行的程序员了。
一到毕业季,就会在朋友圈经常看到一些转发给新入行程序员的老司机指南。老实说这些指南都是金玉良言啊,多少老司机都掉进过各种各样的坑中,然后再费劲的爬出来,最后总结出了这些指南,希望给予新程序员们一些启发和路径指示。不过这些指南一看就会让人觉得生活为啥如此多艰,不管经济如何增长,为什么压力似乎从来也没变小过。
当年我毕业新入行时就不像现在有这么多发蒙解惑的老司机指南,所以坑都没少踩。若说有什么坑没掉进去,那一定都是因为运气。所以当同学们看到前路如此多坑时,其实也不必感觉心压太大,所以这次我就不再写什么老司机指南了,就写点故事吧。
重剑无锋
做为一名新入职的程序员,首要之事就是要领一台电脑。这个时代基本都是标配笔记本了,今年公司给配的电脑都不错了,程序员全是高配的 CPU 加大内存和 SSD,万元附近。遥想我第一份工作,领到的是一个二手华硕笔记本,应该是上一个离职的前辈用了好几年的,这也是我的第一个笔记本电脑。
程序员就应该配笔记本电脑,为什么必须是笔记本电脑?不可以是台式机么?笔记本电脑之于程序员,就像剑之于剑客。剑客的剑是不应该离开身边的,稍有风吹草动,听风辨器,拔剑出鞘(程序员一言不合就掏出笔记本开始敲代码)。所以招程序员时,若来者不问公司配什么笔记本,一般也就属于大多数普通程序员啦,不太可能是那种「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的独孤求败级的高手。而也会有少数提问公司配什么笔记本电脑的,当对公司提供的笔记本感觉不满意时,就会要求是否可以自备笔记本电脑,而由公司给予补贴。这一类我觉着就会比前面那类要强,当然我没有统计数据,纯凭感觉。
我毕业那年,腾讯来学校招聘,年薪本科六万,硕士八万,博士十万,都是税前。那时我心中最好的笔记本应该是 IBM 的 ThinkPad T 系列,最差也得 10000+ 起的价格吧。现在十万在一线的北上广深还能招到程序员嘛?而笔记本还是一万,差不多就能买到很不错的了。所以现在的公司在程序员的「剑」上琢磨省钱那绝对是得不偿失了。
我的第一个二手华硕笔记本相比现在的超薄轻快的笔记本,那绝对算得上相反的厚重慢了。所以我把它称为重剑,和独孤前辈不同的是,他老人家是先用轻剑,再用重剑,而我是先用重剑,越用越轻了。曾经用重剑的时候写代码很快,现在却越写越慢了。
但只是一年后我换了公司,这把重剑就还了回去。到了第二家公司,入职后才发现公司不配笔记本电脑,全是台式机。(你看,我就是那种没问公司配什么电脑的普通程序员)考虑当年确实台式机占据主流,笔记本还属于一般程序员至少要两三个月工资才能买得起一台趁手的奢侈品范畴,我也就忍了。
新入职没多久,熟悉了公司环境和老同事交接过来的一个旧系统,公司派我出差去客户现场开发调试。然后我满心以为出差至少得配个笔记本吧,然后组长过来说我们这边出差都带台式机的。然后我看看组长一脸正气不带开玩笑的表情,再看看桌上台式机硕大的机箱和 17 寸的 CRT 显示器,心中一万只那啥在奔腾。
“显示器也要带去?” 我问。
“噢,显示器可以让公司 IT 部给你寄过去,但主机箱要自带,因为快递很容易弄坏。” 组长说。
“好吧……”
对话结束,我立马奔去广州太平洋,花了之前一年工作攒下来的一万块中的七千买了一台只有 ThinkPad T 系零头的 R 系笔记本,这把剑陪伴了我之后的五年。
初入职场的同学,既然选择了某个公司,最大的因素除了薪酬外,想必每个人都还有这样或那样的在意点。当年我最不满意的就是笔记本这个问题,但从工作第二年开始我一直都是自备笔记本工作至今,花了没多少钱,但少了很多折腾和不便。
可能有人站在今天的角度看我的第二家公司那么奇葩,为什么不直接离职?别太想当然了,生活是现实的,当时囊中羞涩,积蓄不够生活半年的。另外第二家公司的收入是第一家的翻倍,所以看在钱的份上也都忍了。
野蛮生长
现在的公司基本都会给新入职的同学配备一个老员工,俗称「导师」。导师制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新员工迅速熟悉公司环境和融入团队中。这个初衷自然是没问题的,只是因为导师制其实不算正式的规章制度,更多是一种文化上的强制介入,但很多时候又没有绑定任何利益机制,所以它的效果实际上和个体差异有很大关系。
我觉着新入行的同学,尽量不要去依赖此类导师制。不是否定这种机制,而是提醒不要形成心理依赖,觉着面临问题时,总是有人可以询问和帮忙。职场的第一个台阶就是形成独立性,独立承担职责的能力。这和协作没有冲突,团队协作是独立承担职责的一种途径和手段。
就以简单的问问题为例,如果只抱着获得答案搞定自己的事情为出发点。一次两次也就那样了,长此以往是不可行的,最终虽然搞定了问题,但换得的评价却不会高。因为通过你问出什么样的问题,就可以看出你对这个问题做出了怎样的搜索和思考,让你困惑的矛盾点在哪里?有些人就喜欢不假思索的问些 Google 能够轻易回答的问题,形成路径依赖,特别需要省之戒之。
当你能够问出 Google 都不容易回答的问题时,这可能才是你真正走上职业程序员的开端。知乎上有个问题:「普通人到底跟职业运动员有多大差距?」。里面有个回答以篮球运动为例给出一个生动的评分体系。巅峰时的迈克尔·乔丹算满分 100,那么国内顶级的球员巅峰的易建联可能刚刚及格得 60~70分之间,而大部分业余选手基本就在 0.x~0.x 之间波动。
幸运的是程序员这个职业不像运动员那么惨烈,借用上面的评分标准,假如把奠定计算机行业基础的那一批图灵奖得主级别的程序员定义在 90~100 分档,那么我们很多靠编码为生的程序员的基本都在 1~10 分档间分布,而业余的只是写写 Demo 的程序员可能就是在 0.x~0.x 之间了。所以,进入职场首先我们需那样先把得分从小数提高到整数,再持续努努力弄到了两位数,搞不好就成了行业某个垂直细分领域小有名气的专家了。
都不需要及格分数,程序员就能获得不错的成就感和回报。只需要是巅峰者的十分之一或二十分之一,基本就能超越身边绝大多少人了。望着遥远的巅峰不停的去靠近,翻越身前脚下的一座座小山包,然后不知不觉就超越了自己。
像野草一样野蛮而快速的生长起来。
青春有价
《寒战》里面有个情节,劫匪劫持了一辆警方的冲锋车和五名警员,勒索赎金时让警方自己算一辆冲锋车及其配备外加五名警员的性命值多少钱?然后电影里一阵眼花缭乱的计算得出了最终价格,大约九千多万港币。后来采访导演问是怎么个算法,导演如是说:
五个警员,计算若不在事件中死去,由现在到退休期间的十多二十年任职的每月薪酬、房屋及子女医疗津贴、加上假设退休前的职位升迁,香港市民平均年龄以男方七十九岁,女方八十五点九岁的生存上限而计算的长俸,并加上冲锋车流动武器库内的价值、冲锋车本身的车价及保险等最后算出来的总值。
所以按这么一算,其实一生值不了多少钱啊。年轻时候嘴边爱唠叨一句话叫:青春无价。其实从我们开始挣到第一份工资开始,人生就是有价的了。而最黄金时段的青春就在毕业后的十年内,这是大部分人心理和心智走向成熟的阶段,而这十年的价值从市场价格衡量来看是十分的有限。
2016 年毕业生 BAT 三家在给出的年薪大约二十万左右,换算到月上可能每月有接近二万了。而另外很大一部分进不了 BAT 三家的毕业生可能平均拿不到这么高,但估计保底在一线城市一万是有的。这样一算未来十年你觉得能挣多少钱?喜欢从静止的视角看问题的人一算大概一年十来万,十年也就一百多万,这个相对目前一线城市的房价,还能安居乐业么?
先思考一个问题,我能在十年后做到相比刚毕业时稳定收入增长十倍么?也就是说现在月薪一万的人,十年后能月入十万么?李笑来老师前阵子发了一篇文章《月入十万,难么?》他的回答连续用了是三个难字。
一个字:难。
两个字:很难。
三个字:非常难。
我们回到用动态的视角看前面那个问题,你持续学习,努力工作,年年涨薪 20%(注意我说的是年年,这很不容易,也许你会说跳一次槽就翻倍,你能年年跳槽翻倍么?),十年后你的收入将是十年前的 6.2 倍,离十倍还有距离,但换算为年薪也有七八十万了,所以要想靠加薪加到月入十万真的是一件极难的事情,而且即使做到了也离我们心中的无价青春,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吧。
认清了这个现实,我们明白了这十年的青春是十分有价的,所以这时有人说了,要去创业,才有可能突破,现在不是鼓励万众创业么。但真实的现实是,你要给目前的万众创业者一个稳定的七八十万年薪,80%+ 的创业者表示就会放弃创业了,这数据是来自 TOMsInsight 深度观察文《互联网乱世之下,那些人才流动中的心酸和无奈》对 100 个创业者的抽样调查。
那么持续努力的学习还有意义么?我只能说你很难做到每年加薪 20%,但是可以做到每年比去年的自己多增长 20% 的知识、见识和能力。而关于知识、见识和能力的积累和相应价值的变现,理论与现实的对比可能是下面这个图中这样的。
现实不太可能你的能力每增长 20% 就会立刻体现在你的收入上。现实有两种可能:一种存在一个拐点让你的积累获得相应的价格体现,另一种也可能不存在这个拐点,停留在某个水平位。而拐点很可能就是我们现实中常说的机遇吧。
无论怎样,要想获得拐点出现的机遇,你只能持续努力的积累下去。
…
关于人生的选择,从来都是 All in,可没有股票那套分批建仓的办法,写到这里想起了曾经不知在哪里记录下来的几句话来结束本文吧。
我不停的擦拭手中的利剑,不是因为我喜欢它,也不是因为它能带来安全,只是因为,每当下一次冲锋的号角响起时,我能够迅速拔出,纵横厮杀,直至战斗结束,不让自己倒下。
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与其被迫上场,心怀恐惧,不如主动征伐,加入时代的滚滚大潮当中,去见识一下时代的风采,写下自己的故事。
这个江湖有你的故事么?
原文地址: http://blog.csdn.net/mindfloating/article/details/52434631